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旅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有数千万之多,由于居住国家及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一个来自中国市场的90后女孩,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两年内登顶美乐家经销商从未企及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10月11日至13日,由道道舆情监控室和海伦国际直销研究中心主办、道道国际传媒承办的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电商 >

黄太吉寒冬里融资1.8亿 郝畅称要革外卖行业的命

时间:2015-10-10 09:34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
资本寒冬来了,融资难已成共识,沉默已久的黄太吉却突然宣布完成B轮融资,1.8亿。而黄太吉创始人郝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今天的黄太吉已经远远不是昨天的那个煎饼了,

【直报网10月10日讯】(第一财经日报)资本寒冬来了,融资难已成共识,沉默已久的黄太吉却突然宣布完成B轮融资,1.8亿。而黄太吉创始人郝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今天的黄太吉已经远远不是昨天的那个煎饼了,它革了自己的命。赫畅还说,他还要革整个外卖行业的命,挑战不能盈利的外卖O2O们。

10月9日,黄太吉创始人赫畅正式对外宣布,黄太吉完成了总金额1.8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估值2.5亿美元(近15亿人民币)。本轮投资由家族基金和A轮投资人盛景网联领投,部分A轮投资人跟投,投中资本为本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黄太吉,这个名字可以说盛极一时。2012年,那个在北京CBD开奔驰送的煎饼果子外卖,那个说“我就是要打造大牌范儿煎饼”的赫畅,大概让全国人民都在心里嘀咕过:“看你小子怎么赚钱,看你小子能烧到什么时候。”

这种火热大概在去年就没多少声音了,不过,去年有一篇文章转得挺多,说黄太吉煎饼店门可罗雀,被吐槽味道还不如路边摊,现在百度搜索“黄太吉”第一页还有这篇——这还说明一个问题,赫畅是真没找人做过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

“可能在业界看起来稍有沉默,其实在黄太吉拥有的用户群里,我们并不沉默,一样很热闹。最近的两大喜剧煎饼侠和港囧都看了吧,都有我们声势浩大的合作。”赫畅当然不认可上面的说法。

赫畅说,人们对黄太吉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以前的认知上,但其实从第一天开始,黄太极就决心扎根在餐饮行业,整合供应链,同时不断向上游延伸壮大。

从“煎饼专卖”到“外卖产能开放共享平台”

整理黄太吉的发展史,赫畅是这样总结的。

在开始创业的前18个月,黄太吉用互联网营销引流,打算用互联网的方法改造传统餐饮的成本结构,从而在保证客流的情况下,能够把店到开便宜的商区,计划做“中国的麦当劳”。

不过,几个月后,这个模式出现了“bug”,因为没有人会天天吃煎饼果子,而且配送对象还是CBD的白领。所以他们就开始尝试其他品类和品牌:主打炖菜的“牛炖先生”、川渝风味的“大黄蜂”小火锅、“从来”饺子馆、“幸福小冒菜”、“叫个鸭子”……大概在2014年6月,赫畅从单纯的“经营一家店”,变成了“经营一条街”,顾客怎么买都是他的。

“虽然这从成本结构和收入上说更合理,但我们从去年9月开始就遇到了一个挑战,我们发现这个刀动得不够深。”赫畅发现,这种模式骨子里还是传统思路,它无法大幅度地压缩交易成本,相反客单价的上涨赶不上硬性支出。“再能融资你都只能是带伤上阵”,黄太吉又进入到和自身成本的斗争中。

“餐饮行业主要有两个成本:食材、路径。”赫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食材成本肯定不能压缩,而这个“路径”可以是传统的店面、装修、服务员,也可以是重塑一个新的场景来完成从锅到顾客胃里的过程。他决定从后者动脑子。

赫畅判断,未来的用户会在手机里,而不是在大街上,这是个大趋势的改变。在这个基础上,黄太极拓展了“外卖”业务,不同于传统商户,黄太极的“外卖”是把生产和店面分开,在北京的CBD开起“工厂店”,做自有品牌的大批量外卖生产配送业务。

从传统思维看,这样做的好处是:流水线式的操作和供应,产能更好;就在CBD,送餐速度快;边际成本大幅降低;因为不占店面的生产能力,就不会出现顾客因为排队被外卖抢了先而有体验上的不满。

“今年2、3月就做起来了。我们做了个测算,传统独立店外卖一天峰值在300-400左右,工厂店一天现在是4000单,这就是等于10倍的产能。”赫畅说,黄太吉日均北京一个城市能做到2万多单,还是仅在国贸、亦庄、中关村这三个商圈,核心还是工厂店的模式。

当这种外卖形式达到一定体量之后,曾经的那个“bug”又出现了:消费者不会天天吃黄太吉系列,而黄太吉这时也有富余的产能——那不如把产能分享出去。

今年7月开始,黄太吉正式开放成“工厂店第三方平台”,由品牌方提供半成品,大批量交给黄太级做热加工和配送。这其中的限制和要求是,餐饮品牌方本身产品容易标准化,第三方影响力要够。

数据!数据!

赫畅说,这个模式之前,黄太吉月收入200万左右,而这次模式创新之后运营不到半年,仅北京一个城市,月收入翻了10倍。“未来三个月就可达到日均外卖8万单,单月营收超过8000万,明年全年预计在15到20个亿。现在70%的集团营收来自于外卖业务,而且自营的流量正在快速的从第三方平台转移回来,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很欣喜的发展趋势。”

开放产能后的短短两个月,传统早晚餐品牌“净雅”、“新加坡妈妈烤包”、还有前阵子被北京城管一举制服的斯巴达勇士“甜心摇滚沙拉”,马上还有某位明星开的餐厅……已经有十几个品牌加入了黄太极平台。

“一碗冒菜的小幸福”CEO商泽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是第一个在黄太吉产能共享平台出现的第三方品牌。

据商泽华介绍,他们原来几乎不做外卖,日营业额13000,外卖只占500左右。而加入平台后的第一周,日平均100单外卖左右;在合作的第一个月,这个日均达到500单,外卖反超堂食,这还只是加入国贸建外第一个产能工厂店的数据。现在,他们已经进入了黄太吉4家产能工厂店,平均一个产能店在300单左右,而门店如今已经成了客人体验和互动的“场景店”。

“门店的作用是产品研发、品质把控、品牌认知,这才是餐饮品牌的核心,至于其他就交给黄太吉去做。”商泽华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