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8日讯】(深度美业)在风云变幻的大健康产业与直销领域,湖南吉美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湖南吉美”)自2009年成立以来,便以“健康家”理念布局环境净化、营养食品、运动器材等多元产品线。 然而,这家曾试图在直销赛道快速崛起的企业,近年来却深陷虚假宣传、模式争议与市场竞争的三重困境。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湖南吉美累计被消费者投诉量高达数千起,其中大部分都是涉及产品功效虚假宣传和传销模式质疑的投诉 ,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的危机,正深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根基。 产品功效争议不断,被指涉嫌虚假宣传 湖南吉美旗下核心产品津源多功能磁化水器,长期以来的宣传话术始终游走在科学与伪科学的边缘。 其官方宣传资料称,该产品能“将大分子团水切割为小分子团水,释放负电位,实现防斑去斑、抑制黑色素、清除果蔬农残,甚至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单台售价高达1.1万元的产品,凭借这些“神奇功效”一度成为销售主力。 ![]() 但科学事实与监管红线早已对这类宣传亮起红灯。国家卫计委2013年发布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明确规定,涉水产品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防治疾病作用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曾公开指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磁化水具有保健或治疗功效,所谓‘小分子团水’改善健康的说法属于商业伪概念。” 果壳网2022年发布的《十大健康伪概念榜单》中,“磁化水保健功效”赫然在列,该报告引用30余篇国际权威期刊论文,证实磁化处理对水分子结构的影响微乎其微,更无法实现宣传中的生理功效 。 虚假宣传带来的市场反馈已逐渐显现。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2023年关于湖南吉美磁化水器的投诉量达数百起,消费者集中反映“花费上万元购买的产品毫无特殊功效,要求退货却遭经销商推诿” 。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发布的《直销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显示,湖南吉美因虚假宣传被列入“重点警示企业名单”,其品牌信任度评分仅为38.6分,远低于行业平均的62.3分 。 信任裂缝的扩大,不仅导致终端销量下滑——2023年磁化水器销售额同比下降41% ,更让企业陷入多起民事诉讼,仅2024年就有12起消费者集体诉讼案件开庭,涉及金额超500万元 。 传销质疑与经营模式隐患,合规性存疑 实际上,湖南吉美的经营模式始终未能摆脱传销争议的阴影。早在2014年,黑龙江大庆警方破获的“湖南吉美东北总代理传销案”就揭开了其模式的隐患:该团伙以1.1万元、3.3万元、6.6万元三个层级购买磁化水器成为代理商,通过发展下线获取推荐费,层级越高返利比例越高。 媒体报道称,据警方介绍,这股传销团伙的首领为当地的一对夫妻,妻子是紫光集团东北总代理,丈夫是讲师,夫妻二人可谓分工领导一唱一和,经过两年的发展旗下团队成员拥有7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 ![]() 图源:网络 沈阳晚报当时的调查也显示,当地吉美经销商以“购买产品入会,发展会员返利”为主要运营方式,被执法部门认定为“以直销名义从事传销活动” 。 尽管湖南吉美在2016年获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但其后续运营仍未彻底规范。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24年6月,湖南吉美备案的直销产品仅19种,但实际销售的产品超过60种,大量产品未纳入直销范围却采用直销模式销售 。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经销商层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最多3级分销”限制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研究报告指出,湖南吉美2023年的营收中,有63%来自经销商加盟费,而非产品零售,这种“以销代传”的模式已具备传销的核心特征 。 合规风险的爆发已初现端倪。2023年,湖南吉美因“团队计酬模式涉嫌传销”被山东、河南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累计被罚没款项达237万元 。 同年,其直销经营许可证险些被商务部暂停,虽经整改暂缓处理,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已留下“经营异常”记录 。 模式隐患不仅引发监管压力,更导致经销商体系动荡——2023年有超过1200名经销商因“无法盈利”集体维权,给企业声誉和资金链带来双重打击 。 市场竞争与行业变革冲击:发展的困境 在大健康产业加速洗牌的背景下,湖南美的传统模式难以抵御市场竞争与行业变革的双重冲击。从行业格局看,中国直销市场规模自2016年以来大幅飙升,但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安利、完美等TOP5企业占据过半市场份额 ,留给中小直销企业的生存空间持续压缩。 湖南吉美2023年公开财报显示,其年营收约8.6亿元,仅占市场总额的0.28% ,在行业竞争中逐渐边缘化。 新兴趋势的冲击更为致命。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已从“功能宣称”转向“科学实证”,2024年《中国健康产业消费趋势报告》显示,78%的消费者在购买健康产品时会优先查看第三方检测报告和临床数据 ,而湖南吉美旗下产品中,仅有2款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功能认证 。 与此同时,社交电商的崛起重塑了销售渠道,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凭借“工厂直供+透明比价”模式快速抢占市场,传统直销的“层级加价”模式吸引力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直销渠道在健康产品销售中的占比已从2016年的31%降至17% ,而电商渠道占比则升至42% 。 行业监管的收紧进一步挤压生存空间。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直销企业合规经营指引》,要求企业“不得夸大产品功效、不得发展无实际消费需求的经销商” ,这直接击中了湖南吉美的运营痛点。 同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直销行业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虚假宣传和传销模式,全年累计查处直销企业违法案件136起,罚款总额达1.8亿元 ,行业整体合规成本显著上升。 在这种背景下,湖南吉美2023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2% ,远低于健康产业5.3%的平均水平 ,产品创新乏力加上合规成本增加,使其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8%,仅为0.37亿元 。 湖南吉美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虚假宣传导致的信任危机、传销质疑引发的合规风险、市场竞争带来的发展困境,共同构成了企业前行路上的三重障碍。 「于见专栏」认为,湖南吉美要想破局重生,吉美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重塑经营逻辑,在产品端,摒弃伪科学宣传,加大研发投入,用实证数据重建消费者信任;而在模式端,彻底剥离传销基因,回归“产品零售为核心”的直销本质,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在战略端,拥抱行业变革,布局电商渠道与数字化营销,从“层级分销”转向“价值服务”。 唯有如此,这家深陷困境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大健康产业的浪潮中找到新的生存坐标,否则终将被市场和时代所淘汰。 结语 湖南吉美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健康与直销领域的发展轨迹,清晰呈现出其以 “健康家” 理念布局多元产品的初心,却也暴露了在发展过程中深陷虚假宣传、模式争议与市场竞争的现实困境。 核心产品津源多功能磁化水器的虚假宣传引发大量投诉与信任危机,导致销量下滑和法律纠纷;经营模式虽获直销牌照却仍存传销争议,违规操作引来监管处罚和经销商动荡;在行业头部效应凸显、消费趋势转变及监管收紧的背景下,企业因研发投入不足、渠道模式落后而逐渐边缘化。
不过,大健康产业仍有广阔前景,若湖南吉美能正视问题,以彻底的革新重塑经营逻辑 —— 用科学实证重建产品信任,以合规经营规范销售模式,借数字化转型拥抱市场变化,或许能在行业洗牌中抓住机遇,实现从困境到新生的转变,在健康产业的新格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原标题:天价“神水” 被指是骗局,湖南吉美频遭维权背后的真相) 责任编辑:一一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